中国·5357cc拉斯维加斯(股份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

学术动态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学术动态 > 正文

李光鹏教授课题组在《The FASEB Journal》发表论文

2019-11-04 16:35:51

近日,杨磊博士、李光鹏教授等在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会刊《The FASEB Journal》(二区,IF= 5.391)上发表题为“Inhibiting repressive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promotes telomere rejuvenation in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对端粒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。

端粒(Telomere)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重复序列(TTAGGG),这些重复序列与端粒结合蛋白共同构成了“端粒保护复合体(Shelterin)”。Shelterin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。端粒除了能维持染色体的结构稳定外,还在调控细胞生长、发育分化乃至细胞重编程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在早期的研究中,Shiels等认为克隆羊“多莉”表现出的早衰症状与端粒长度延长不足有关;Betts和King在克隆牛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。然而,Lanza等则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,认为克隆牛的端粒长度不仅没有缩短,而是显著得到了恢复;Dean等同样发现克隆猪的端粒长度能够发生重编程而得到恢复。因此,有关克隆动物中端粒是否发生重编程的观点各不相同,并且以往报道中的克隆动物种类和数量都有限,并不具有代表性结论。

本研究以克隆牛、羊及小鼠为材料,首先比较了克隆前后动物体细胞端粒的长度变化规律,发现在发育正常的克隆动物中端粒得到了显著恢复,而在发育异常的克隆动物中端粒不但没有得到恢复,反而会更加缩短甚至短于供体细胞。克隆胚胎在“合子基因组激活(ZGA)”时期会发生端粒的重编程,并在ZGA过程中建立了特定的端粒长度。无论供体细胞核的端粒长度如何,该过程都能恢复克隆胚中的端粒长度。进一步研究发现,发育正常的克隆胚胎中的端粒长度与受精胚胎具有相似的动态特征,而在发育阻滞的克隆胚胎中端粒没有得到有效的重编程。因此,端粒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通过筛选发现,在胚胎培养液中添加小分子化合物(Trichostatin A, TSA; Sodium butyrate, NaB; PD0325901, PD; Melatonin, MT)及低氧培养条件(hypoxic-culture environments, 5% O2)下可以有效提高端粒重编程的效率。

李光鹏教授实验室的杨磊博士、刘雪霏技术员和宋丽爽博士研究生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李光鹏教授为通讯作者。本文的其他作者还包括苏广华老师、狄安琪硕士研究生、白春玲老师和魏著英老师。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fasebj.org/doi/10.1096/fj.201901486RR

5357cc拉斯维加斯首页入口 版权所有蒙ICP16002391号-1     

XML 地图